湖北氨氣|武漢高純氨氣|湖北液氨的研究簡史
- 發布時間:2023-01-13
- 發布者: 本站
- 來源: 原創
- 閱讀量:
1、高純氨氣自古以來,人們就知道氨的氣味。18世紀,著名化學家約瑟夫·布萊克(蘇格蘭)、彼得·沃爾夫(愛爾蘭)、卡爾·威廉·舍勒(瑞典/德國)和約瑟夫·普里斯特利(英格蘭)發現空氣中的氮能被碳化鈣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鈣,氰氨化鈣與過熱水蒸汽反應制的氨。1785年,法國化學家克勞德·路易斯·貝索萊測定了它的元素組成。
2、高純氨氣由于氮氣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,以氮氣和氫氣為原料合成氨的工業化生產曾是一個較難的課題。1909年,德國化學家哈伯(E.Haber,1868一1934)經過反復的實驗研究后發現,在500-600℃、17.5~20.0 MPa和鋨為催化劑的條件下,反應后氨的含量可達到6%以上,具備了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。為了把哈伯合成氨的實驗室方法轉化為規模化的工業生產,德國工程師博施(C. Bosch,1874一1940)改進了哈伯首創的高壓合成氨,找到了合適的氧化鐵型催化劑,使合成氨生產工業化,稱為"哈伯--博施法"。





